2017中国的外交政策基本介绍
中国外交政策是指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2017年外交政策有没有变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的外交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的外交政策
2017年,中国将有两项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虽然首次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尚未公布具体安排,但外交部长王毅已明确表示:这将是2017年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头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关人士认为,这预示着高峰论坛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2013年秋天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主动为世界提供的一项推动共同繁荣发展的公共产品。除获得各方广泛参与和支持外,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创新性金融机构成立并运行,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顺利实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高峰论坛将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规划的合适时机,也是同有关方深化互信合作、推动更多项目落地的有利平台。
此外,将于9月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也值得关注。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但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金砖国家经济增长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
外交学院教授高飞说,中国主办这次会晤,着眼于在复杂环境中提振金砖国家信心,寻求共同应对之道,使金砖国家继续当好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
看点二: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
当今世界,恐怕没有哪一对双边关系像中美关系这样牵动国际社会的神经。2017年,对于中美关系而言,也将是一个关键之年。
随着特朗普1月20日正式就任美国总统,美国将结束奥巴马执政时期,开启特朗普政府元年。专家认为,这一年的中美关系将“不确定”与“确定”并存。阮宗泽认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变量是特朗普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短期内出现波动的概率,大于平稳过渡的概率。” 不过,阮宗泽同时也认为,中美关系不会出现全面对抗和冲突。这是因为中美关系的“不确定”中也有“确定”一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说,中美在经济上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时,日益频繁的旅游、留学等民间交流,也为中美友好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础。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更加需要中美合作发挥引领作用。
“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王辉耀说,“如果把握和应对得好,就能化挑战为机遇。”
特朗普当选后,中方明确表示,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的正确选择。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特朗普必须实现从商人到领袖的转变、从“政治素人”到执政者的转变。也就是说,美国新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中美合作会给美国带来重大利益,从而采取稳健成熟的对华政策。
看点三: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方案将如何升级?
“全球治理”仍将是2017年中国外交的一个关键词。
日前,在谈到2017年中国继续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时,王毅提到了世界经济论坛、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专家认为,与此相关的几个重要会议尤其值得关注。
2016年9月,中国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针对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根源性问题开出“中国药方”,首次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2017年7月,G20峰会将在德国汉堡举行,创新、结构性改革、世界经济稳定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都将是德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的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德方确定的议题同杭州峰会议题具有较好的连贯性。中方作为“三驾马车”成员,将继续抓好杭州峰会成果的落实,同德方加强协作,确保中方关心的议程继续得到推进。同时,也要注意英国“脱欧”、德国法国意大利大选等欧洲政治日程对汉堡峰会的影响。
此外,针对“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与区域合作碎片化等问题,中方在2016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等场合作出了明确表态。陈凤英预计,2017年,中方将通过各种多边平台,进一步阐述中方观点、提出中国方案,发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强音。
已有70多年历史的联合国,在新年第一天迎来新任秘书长--葡萄牙人古特雷斯。中方表示,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中方将继续发挥好联合国主渠道作用,用好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巩固联合国在世界和平与安全事务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既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也是发展到现阶段维护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阮宗泽说,中国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看点四:中国周边局势将如何演变?
2017年,中国外交将继续关注周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为国内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其间,最令人关注的仍是南海和东北亚问题。
“在南海问题上,小的摩擦还可能会有。毕竟争议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全解决的,但难有大的风浪。”高飞说,过去一年的形势变化,特别是中菲关系转圜等,让越来越多的域内外国家认识到,只有和平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高飞说,中国坚持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周边外交事务,有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也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认同--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东北亚方向,朝鲜半岛局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各方围绕朝核问题的博弈预计将继续。韩国国内政治形势不稳,也给地区局势带来变数。
王毅日前介绍了中国在朝鲜半岛有关问题上的立场: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不动摇,推动对话谈判解决的努力不放弃,反对在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心不改变,坚决维护家门口的和平安宁。
高飞说,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有关各方对此都应有全面准确的认知,采取实际行动为地区局势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看点五:将如何布局中国外交?
2017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学者表示,党的将对以来中国外交的成绩和经验作出总结,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并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国外交作出部署。
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深化亚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为核心的合作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日前,王毅谈到了以来中国外交的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顾问崔立如认为,以来,中国外交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外交理念和政策主张,已成为中国外交的旗帜。
“中国外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高飞说,这几年,中国外交在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推动合作共赢的同时,更加注重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在国际局势大变革大调整中,中国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以来,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开拓进取。”阮宗泽说,“未来,中国外交会继续沿着这条轨道前行。”
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概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介绍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